(一)接地问题
PLC系统接地要求严格,最好有独立的专用接地系统,与PLC相关的其他设备也要可靠接地。当多个电路接地点连接在一起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电流,导致逻辑错误或损坏电路。接地电位不同的原因通常是接地点在物理区域内相隔太远。当相距较远的设备通过通信电缆或传感器连接时,电缆与地面之间的电流会流过整个电路。即使在很短的距离内,大型设备的负载电流也可以在它和地电位之间变化,或者电磁作用直接产生不可预知的电流。在不正确接地点的电源之间,有可能在电路中产生破坏性电流,甚至可能损坏设备。PLC系统一般采用一点接地方式。为了提高抗共模干扰的能力,对模拟信号可以采用屏蔽浮地技术,即信号电缆的屏蔽层一点接地,信号回路浮地,对地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0MΩ。
(2)抗干扰处理
工业环境比较恶劣,高低频干扰比较多。这些干扰通常通过连接到现场设备的电缆引入PLC。除接地措施外,在电缆的设计选型和敷设施工中还应采取一些抗干扰措施:
(1)模拟信号为小信号,易受外界干扰,应选用双层屏蔽电缆;
(2)高速脉冲信号(如脉冲传感器、数字计数器等)应使用屏蔽电缆。)既防止外部干扰,又防止高速脉冲信号对低电平信号的干扰;
(3)3)PLC之间的通信电缆频率较高,一般应选择厂家提供的电缆。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带屏蔽的双绞线;
(4)模拟信号线和DC信号线不能与交流信号线同槽布线;
(5)引入和引出控制柜的屏蔽电缆必须接地,并应直接连接到设备上,不需要接线端子;
(6)交流信号、DC信号和模拟信号不能共用一根电缆,电源电缆应与信号电缆分开敷设。
(7)现场维护时,解决干扰的方法有:对受干扰的线路屏蔽电缆,重新敷设;在程序中添加抗干扰滤波代码。
(3)消除线间电容,避免误操作。
电缆的每根导体之间都存在电容,合格的电缆可以将这种电容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即使是合格的电缆,当电缆长度超过一定长度时,线间电容也会超过要求值。当这种电缆用于PLC输入时,线间电容可能会造成PLC误动作,会出现很多不可理解的现象。这些现象主要有:开路接线正确,但PLC无输入;没有PLC应该有的输入,但有不应该有的输入,即PLC输入相互干扰。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
(1)缆芯绞合的电缆;
(2)尽量缩短所用电缆的长度;
(3)用于相互干扰输入的独立电缆;
(4)使用屏蔽电缆。
(4)输出模块的选择
输出模块分为晶体管型、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型和接触型:
(1)晶体管型开关速度最快(一般0.2ms),但负载能力最小,约0.2~0.3A,24VDC。适用于快速切换和信号连接设备,一般与变频和DC设备连接。应注意晶体管漏电流对负载的影响。
(2)可控硅型的优点是无触点,交流负载特性,负载能力低。
(3)继电器输出具有交流和DC负载的特点,负载能力大。常规控制一般首先采用继电器触点式输出,缺点是切换速度较慢,一般在10ms左右,不适合高频切换应用。
(5)变频器过压和过流的处理
(1)当电机减速给定运行时,电机进入再生制动状态,电机反馈给变频器的能量也高。这种能量储存在滤波电容中,使电容上的电压升高,迅速达到DC过压保护的整定值,从而使变频器跳闸。
处理方法是:在变频器外增加一个制动电阻,电机反馈到DC侧的再生电能被电阻消耗掉。
(2)变频器配有几个小电机。当其中一台小电机出现过流故障时,变频器会发出过流故障报警,导致变频器跳闸,从而导致其他正常的小电机停止工作。
处理方法是在变频器输出侧安装1: 1隔离变压器。当一台或几台小电机发生过流故障时,故障电流会直接冲击变压器而不是变频器,从而防止变频器跳闸。实验后工作良好,之前正常的电机也停了。
(6)标记输入和输出,以便于维护。
PLC控制一个复杂的系统,你能看到的只是两排交错的输入输出继电器端子,对应的指示灯和PLC编号,就像一个集成电路有几十条腿。谁要是不看原理图去维修故障设备,就会无所适从,找故障的速度也会特别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根据电气原理图画出一张表,贴在设备的控制台或控制柜上,标明每个PLC输入输出端子号对应的电气符号和中文名称,即同类集成电路的每个管脚的功能描述。有了这个输入输出表,知道操作流程或者熟悉这个设备梯形图的电工就可以开始检修了。但是对于那些不熟悉操作流程,看不懂梯形图的电工来说,就需要再画一张表:PLC输入输出逻辑功能表。该表实际上说明了大多数操作中输入电路(触发元件、相关元件)和输出电路(执行元件)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实践证明,如果你能熟练运用输入输出对应表和输入输出逻辑功能表修理电气故障,不用图纸也能轻松搞定。
(7)通过程序逻辑推断故障
现在工业上常用的PLC有很多种。对于低端PLC,梯形图指令类似。对于高端机器,如S7-300,许多程序是在语言表中编译的。实用的梯形图必须用中文符号标注,否则很难读懂。如果能大致了解设备工艺或操作流程,看梯形图就更容易了。如果进行电气故障分析,一般是逆向查找法或逆向推理法,即根据输入输出对应表,从故障点找到对应PLC的输出继电器,开始逆向查找满足其动作的逻辑关系。经验表明,一旦发现问题,基本上可以排除故障,因为很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故障同时发生的点。